「象牙塔」一詞源於聖經,所羅門王用這個詞形容他愛人的脖子。十九世紀法國詩人用「生活在象牙塔裡」來形容括科學家和藝術家,他們非常專注從事其專業工作,不受外力的干擾,也不費心思去注意外界的事情。「象牙塔」一詞演變下來,也有了一點負面的含意,暗指一個知識分子,生活在孤立隔絕的環境中,不知道也不關心外面的事情,脫離了現實,不食人間煙火。(摘錄自劉炯朗部落格「我愛談天你愛笑」)
「象牙窟」紀錄了一位塵世間迷途小小工程師的所學所聞,也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們。IT之路雖然辛苦,也很迷人,常常一不小心就深陷問題的泥沼無法自拔,或是瞻仰著大師的傑作感動不已。「象牙」之意在於提醒自己多留點時間活在現實世界,「窟」則表示所學貧乏不足為塔,需再努力。
對這裡的任何資訊感興趣的話,歡迎來信交流:Qian.H.Huang@gmail.com
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
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
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
讓 Windows 預設使用 FreeCommander 開啟資料夾的設定方法
- 下載並安裝 FreeCommander
- 開啟任一資料夾,點選上方工具列 [工具] → [資料夾選項] → [檔案類型] ,選擇「資料夾」然後更改預設為 FreeCommander 即可。
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
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
解決 _beginthread 無法用於 C++ member function 的問題
剛剛發現了別人寫的 code ,同樣是解決 _beginthread 不能直接進
入 C++ member function 的問題,不過它的作法真的比我漂亮許多。
##CONTINUE##
入 C++ member function 的問題,不過它的作法真的比我漂亮許多。
##CONTINUE##
class ThreadX
{
public:
// In C++ you must employ a free (C) function or a static
// class member function as the thread entry-point-function.
static unsigned __stdcall ThreadStaticEntryPoint(void * pThis)
{
ThreadX * pthX = (ThreadX*)pThis; // the tricky cast
pthX->ThreadEntryPoint(); // now call the true entry-point-function
// A thread terminates automatically if it completes execution,
// or it can terminate itself with a call to _endthread().
return 1; // the thread exit code
}
void ThreadEntryPoint()
{
// This is the desired entry-point-function but to get
// here we have to use a 2 step procedure involving
// the ThreadStaticEntryPoint() function.
}
}
用 while 、 vector 、 string 處理文字資料
ifstream iFile("shape_list.txt", ios::in);
if(!iFile){ exit(1); }
string line_str;
while(iFile && !iFile.eof()){
getline(iFile, line_str);
vector< string > vStr;
char* next_token;
char* pch = strtok_s(const_cast< char* > (line_str.c_str()), " ", &next_token);
while(pch != NULL){
vStr.push_back(string(pch));
cout << vStr[vStr.size()-1] << endl;
pch = strtok_s(NULL, " ", &next_token);
}
if(vStr.size() != 0){
ColorRGB co;
int id;
bool filled;
int width;
co.r = atoi(vStr[2].c_str());
co.g = ato
}
}
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
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
20101025 工作日誌
最近為了 IROS 的 paper 和碩士論文題目,每天都在想軟體怎麼設計,
還有怎麼配合各項計畫時間排進度。
軟體設計方面,主要是希望可以多用一些 design patter 提高程式的
可讀性,最有機會用到的有 Command 、 Mediator 、 State 這幾個
pattern 。
Command 可以把指令封裝起來,讓機器人各元件間的相依性降低;
Mediator 也可以降低元件的相依性,不過作法差滿多的,
State 則是可以讓機器人在不同的狀態下對同一事件產生不同處理方式
(雖然很 make sense ,不過我目前還沒想到是不是需要這麼複雜…)
另外機器人經常有一些超龐大複雜的 function ,像我如果要把 Tracking
包裝成一個 function ,可能會用到一堆物件和 data ,像是 URG 、 Motor
還有 Camera 、 超音波等等,還需要考慮避障,因此我覺得把複雜的工作
包裝成 class 似乎是個不錯的處理方式,有一堆 sub-function ,
一堆 function 需要的參數也可以直接用 member data 取代。
簡言之,完成一個任務需要很多物件和 sub-function ,剛好 class 裡面
就分成 member data 和 member function ,很適合拿來包裝一個任務。
但我自己還是很難接受「任務物件」這樣的概念就是了。
另外還發現一個問題,就是解決問題的 solution 究竟應該和這個問題
有多高的相依性?相依性高,程式好寫,但是留下來的 code 很難修改
成另一個程式也可以用,相依性低則反之。這也是很難拿捏的問題。
接下來是時間安排的問題。假設實驗只能做到五月底
(留一個月緩衝加寫論文)
該完成的事很多,想完成的事更多,中間可能突然冒出來的事…應該也不少
簡單表列一下
Need to do:
1. IROS 實驗:聽聲辨位、避障、圖像追蹤
2. MFI 實驗:語音人機介面、避障、人追蹤
3. Thesis 實驗:聽聲辨位、語音人機介面、避障、圖像追蹤、人追蹤、
SLAM、圖形人機介面
Want to do:
1. 聽聲辨位效果提昇
2. 仿立體視覺
3. Grid Map 建立程式
4. 紅外線 Docking 機制
本來也想玩玩機械手臂的,看來還是別去想比較好。
我也開始體會為什麼有人會想要繼續唸下去,因為兩年就畢業離開,很難
沒有遺憾。(不過對我來說,在這裡念博班可能會造成一輩子的遺憾…)
還有怎麼配合各項計畫時間排進度。
軟體設計方面,主要是希望可以多用一些 design patter 提高程式的
可讀性,最有機會用到的有 Command 、 Mediator 、 State 這幾個
pattern 。
Command 可以把指令封裝起來,讓機器人各元件間的相依性降低;
Mediator 也可以降低元件的相依性,不過作法差滿多的,
State 則是可以讓機器人在不同的狀態下對同一事件產生不同處理方式
(雖然很 make sense ,不過我目前還沒想到是不是需要這麼複雜…)
另外機器人經常有一些超龐大複雜的 function ,像我如果要把 Tracking
包裝成一個 function ,可能會用到一堆物件和 data ,像是 URG 、 Motor
還有 Camera 、 超音波等等,還需要考慮避障,因此我覺得把複雜的工作
包裝成 class 似乎是個不錯的處理方式,有一堆 sub-function ,
一堆 function 需要的參數也可以直接用 member data 取代。
簡言之,完成一個任務需要很多物件和 sub-function ,剛好 class 裡面
就分成 member data 和 member function ,很適合拿來包裝一個任務。
但我自己還是很難接受「任務物件」這樣的概念就是了。
另外還發現一個問題,就是解決問題的 solution 究竟應該和這個問題
有多高的相依性?相依性高,程式好寫,但是留下來的 code 很難修改
成另一個程式也可以用,相依性低則反之。這也是很難拿捏的問題。
接下來是時間安排的問題。假設實驗只能做到五月底
(留一個月緩衝加寫論文)
該完成的事很多,想完成的事更多,中間可能突然冒出來的事…應該也不少
簡單表列一下
Need to do:
1. IROS 實驗:聽聲辨位、避障、圖像追蹤
2. MFI 實驗:語音人機介面、避障、人追蹤
3. Thesis 實驗:聽聲辨位、語音人機介面、避障、圖像追蹤、人追蹤、
SLAM、圖形人機介面
Want to do:
1. 聽聲辨位效果提昇
2. 仿立體視覺
3. Grid Map 建立程式
4. 紅外線 Docking 機制
本來也想玩玩機械手臂的,看來還是別去想比較好。
我也開始體會為什麼有人會想要繼續唸下去,因為兩年就畢業離開,很難
沒有遺憾。(不過對我來說,在這裡念博班可能會造成一輩子的遺憾…)
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
2010年1月12日 星期二
訂閱:
文章 (Atom)